年轻人养生——花样百出的乐动LD体育他们是认真的吗?
栏目:室内知识 发布时间:2025-01-28 16:30:40

  年轻人为它赋予了多样的衍生义:炸鸡配红茶、可乐放党参、熬夜敷面膜、蹦迪穿护膝……

  各类“年轻人养生”相关的行为层出不穷,“懒系养生”“赶潮养生”“古法养生”“赛博养生”

  颠覆了人们对于养生“从容健康,不急不躁”的传统日常印象。当代年轻人对于养生似乎格外“叛逆”,但又无不“口嫌体直”地纷纷涌向这条大路。那么,从“朋克养生”到“年轻人养生”,从一次偶然被关注到的现象到当代年轻人群体性的“养生狂欢”

  似乎更早地拥有了与他们年龄不相匹配的健康困扰。根据数据,00后健康困扰数量位居第一,从健康自评等多个维度看,健康困扰均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

  这些数据真的反映了年轻人的身体情况和养生现状吗?年轻一代的健康焦虑从何而来?它们又如何推动年轻人一步步走向养生?

  较强工作压力下的自救人的行为往往和社会大环境密切关联,每一代人因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、社会特征不同,而在行为、思维观念上各有不同。从年龄分层理论看,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经历生命过程与社会变迁,这两个方面相互交织,使得个体归属于不同的社会年龄阶层。当前,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,一方面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、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;另一方面,年轻人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竞争压力、工作压力

  学生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学习,职场青年压力主要在经济和工作。近些年,随着线上办公的普及乐动LD体育,工作和休息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,日常高强度工作和加班的压力也让不少年轻人感到了“功未成,身已老”的无力与疲惫。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他们,被迫开始了“见缝插针式”的补救养生。

  整天对着电脑,有轻微颈椎病、腰肌劳损。但是朝九晚五的工作,上下班通勤将近两小时,根本没时间去健身房,只能在家、在办公室活动活动。趁着午休做做拉伸,回家就跟着刘畊宏、帕梅拉跳跳操。”在现代社会旋转不停的时钟缝隙里奔跑,从容地养生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“停不下来”而又深知不能一直透支身体的年轻人们,涌向了自己的养生实践。

  报复性娱乐后的补救当然,年轻人的身体损伤也并不全是由工作本身带来的,“养生”的心理成因也有着更隐秘和复杂的一面。当传统观念里的“养生”更多是早睡早起、膳食均衡、强身健体的时候,它在年轻一代心目中和行动中的样态,似乎已悄然发生了变化。“朋克养生”的slogan(口号)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:“炸鸡配红茶、可乐放党参、熬夜敷面膜、蹦迪穿护膝……”

  到了晚上,时间终于复归于自身,他们熬夜、娱乐、享受口腹之欲……年轻人好像要以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交代,宣告自己作为一个“主体”的存在。

  有学者这样解释道:“在熬夜中,青年个体彻底远避白天中由权威中心限定的‘客我’身份,疯狂地回归‘主我’重构的活动中”,

  “进一步透支身体”为代价,与“让自己幸福”的初衷背离;此外,当人们借助“身体的享受”,而非从内心和精神层面本身出发,达成内在认知体验的和谐与自洽时,这样的“解放”往往只是一种暂时的麻痹和抽身

  错误地把娱乐“变成目的本身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“朋克养生”应时而出。无论是熬夜蹦迪后的面膜和香薰,还是大吃大喝之后的含片与茶饮,这些养生补救都可以看作“带有强烈意识倾向的‘复位’”

  放飞自我,而后又养生补救,聊以平衡。从这个角度来观察“朋克养生”,就会发现它带有一种交织的复杂属性

  年轻人选择社交平台、搜索引擎等线上渠道获取保健知识已经超过了线下医生问诊。

  有的科普养生知识,有的种草养生好物,有的发布跟练视频,有的分享养生日常……他们往往因为贴合了大家获取养生信息、获得养生动力的需求,而拥有一定的社会注意力资源乐动LD体育,能够影响大众的养生行为、养生实践和养生心理。

  不过,也有一些值得反思和注意的现象:一些用户可能在一众青春靓丽、健美强壮的养生达人面前产生了“外貌焦虑”;也有的用户会选择以“消费”

  仿佛拥有了同款器械或者同款养生产品,自己就能够追随这些“养生尖子生”的脚步,成为那个“理想的Ta”。“小红书上的一些健身博主又瘦又有型。她们平时发一些健身视频,可以跟练,还会推减脂餐教程。她们穿的健身服、戴的智能手表,乐动LD体育我会忍不住买,感觉配上和她们一样的设备,就能离那样的体型近一些。”

  凭借这个符号,人们获得想象满足、自我认同感、群体归属感,乃至自我身份认知的跃升。综合来看,他人的养生实践虽然能够起到知识普及和动力提升等积极作用;不过也需要注意,部分公众在缺乏充分了解和个性化评估的情况下,盲目追随养生潮流,忽视了科学指导与个人差异,最终落入“符号”的陷阱。

  在这一过程中,年轻人的养生实践,也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“自我性”补救向“展示性”消费的转向。

  “鸡蛋最差的三种吃法让营养跑光”“怎么体检才不花冤枉钱”……从社交媒体的个人账号,到网络平台的热搜词条,再到各大媒体的事件报道,人们几乎已经分不清是谁先开始的第一条陈述,只知道发现的时候,这些话题已经攻陷了我们线上世界的各个角落,并悄无声息地塑造着大家的观念。有些话题是敲响身心安全的警钟,而有些话题却成为不断刺入脑海的一根针。乐动LD体育

  以脱发这一健康危机话题为例,它已经被悄然转化为一种广泛传播的焦虑情绪,尤其以“90后脱发”现象最为引人注目。数据显示,2018年“90后脱发”话题热度飙升,跃居百度沸点搜索榜前列,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。一系列未经证实的言论如“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”“脱发人数激增”等,不仅加剧了年轻一代对自身发量的担忧,更催生出一系列打着“拯救脱发”旗号的新品热潮。

  不少90后群体在这种铺天盖地的营销攻势下乐动LD体育,被迫卷入了一场看似迫在眉睫的“脱发危机”。面对这一现状,消费者不知不觉就跳进了商家的营销陷阱,在焦虑中下单。

  在自身对自身的担忧与惊惶之中,在外界来势汹汹、沸腾不止的健康焦虑的信息中,年轻人逐渐走向这样一个趋势:过度扩大或高估自己的健康危机。“前两天我手指有点麻,百度搜了一下,说我是脑梗早期症状,要及时去医院抢救,无语啊,大家都是这样,生病了习惯先,胃疼告诉你胃癌早期,头疼告诉你脑部肿瘤,还没被病击倒呢,先被吓倒了。”

  在年轻人的健康困扰清单上,“心理疾病”连续三年稳居榜首。而当我们仔细分析,或许真正让年轻人焦虑的不只是疾病本身,还有对患病的担心。

  丁香园联合KnowYourself发布的《心理健康调查》问卷数据显示,23332份有效问卷中,受试者对自己一月内的心理健康评估值均值为5.2分

  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低估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,即对自己心理问题的主观评价是比实际的客观情况更差的。‍‍就这样,在工作压力和报复性娱乐导致的自我歉疚下,在对理想养生人设的靠近过程中,在沸沸扬扬的养生话题和消费主义语境下,在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心中,年轻人纷纷加入“养生大军”。

  Part 1 碎片养生高效化:保健品、养生茶等轻营养品兴起从统计数据来看,年轻人的最热养生方式是喝养生茶

  喝养生茶之外,随“年轻人养生”潮流一齐兴起的,还有社交媒体上新兴的“内服”养生群体

  与传统观念里“内服”“外敷”的分类体系不同,今天的“内服”更多是指摄入各类保健品、营养品的养生行为

  这类保健品的显著特征是“需求-产品”的高效对应。几乎每一个“内服大户”都有一套自己的“养生抽屉”——失眠了,吃褪黑素;血脂高、记忆力差了,吃鱼油;眼睛不舒服了,吃叶黄素;熬夜了、心脏不舒服,吃辅酶q10……(注:以上信息系对社交媒体用户发帖的整理,不代表官方科学信息,各类保健品的具体用法用量,还请遵循医嘱或医生建议!)在这个讲究量化、科学配比的时代,生物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身体保养的精细化需求相互啮合,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细分门类的消费保健产品。在这种“需求”加“生产”的双端促进下,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。

  不过,消费者们虽然购买了这么多品类的保健品和养生产品,但是全都用好、吃完的消费者,还是少数。

  观察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发言,一些消费者抱有“买了就是得到”“消费等于养生”的心理,他们的核心需求不在物质本身,而在于“养生支出”带给自己的心理安慰

  这样的行为不免体现出养生消费化时代下,个体在焦虑面前“自我解放”的意图。

  Part 2 传统养生新风尚:古法养生翻出新花样当快节奏渗透到工作、生活的方方面面,人会本能地予以抵抗和反制。如果说“佛系养生”是一个对抗消费主义快节奏养生的被动方式,那么与“加速养生”相对的“减速养生”,则或许是一条主动的解救途径。

  “减速养生”则包括瑜伽、普拉提等轻运动,松弛下来的冥想放空、远离喧嚣的休闲栖息等。

  “有一些有限或暂时的减速形式,意在休养生息”——尽管这常常是为了“在加速系统当中继续运作或进一步再加速”。那么,在众多的“减速养生”方法里,有哪些值得关注呢?

  一类是各种传统养生健身方式,包括但不限于晒背、早起打太极、练八段锦、做艾灸理疗等

  年轻人正积极寻求养生的解决方案,也启示着主张“顺应自然”“阴阳平衡”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的快节奏生活,有一定的纠偏和补益作用。

  有一些养生健身方式虽然并不火爆,但也小有名气,比如“五音疗愈”。这种养生方式并不是通过肢体动作,也不是通过饮食进行滋补,乐动LD体育而是通过声音,对人体系统进行调和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五音、五行、五脏、五志及时辰之间各有其对应关系,在对应时间、使用脏器对应调式的音乐,可以达到缓解疾病、舒缓情志的效果。

  虽然五音疗愈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,但也具有实证的科学性。已有临床试验表明,五音疗愈在COPD(慢性阻塞性肺疾病)稳定期患者的肺康复治疗、提高CHF(慢性心力衰竭)焦虑患者睡眠质量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。用科学化的语言来表述,五音疗愈的原理可以理解为特定振动频率与存在于人体的经络、脏腑的谐波有对应关系

  木气的展放、火气的上升、土气的平稳、金气的内收、水气的下降,与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大系统的气机相应。五音疗愈是中国传统智慧助力养生的一大实践体现,背后孕育着传统文化中“天人调和”的观念,强调整体观、自然观。

  年轻人与传统养生的邂逅,是一场“快”“慢”之间的相互补益,年轻人使传统养生以新风尚的形式兴起,后者又为前者提供了更长远的、安心的养生解决方案。

  健康危机,在身也在心当我们溯源了年轻人的养生原因、厘清了年轻人的养生现状,再回过头看时,一些问题的答案似乎就明晰了起来。

  比如“为什么年轻人的养生话题层出不穷?”“正当好年华的年轻人当真比中年、壮年、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还差吗?”

  自救之道,殊途也同归在工作压力、自我焦虑和社会声音的影响下,当代年轻人在“叛逆”和“自救”的拉扯中形成了“朋克养生”“赛博养生”“赶潮养生”等众多实践路径,

  微妙的平衡。与此同时,传统养生的再度复兴也为当代年轻人的“加速”生活提供了些许“慢下来”“安定下来”的参考与选择。

  不过,尽管养生之路上有重重难关,一些养生方式看上去仍过于“极限”。对于这点,年轻人也并不是“心里没数”。事实上,就是年轻人们自己,也对于“朋克养生”为代表的养生实践路径喜忧参半。回望年轻人的众多养生实践,我们很难为它们下一个态度上的定论,无论是“加速养生”也好,“减速养生”也罢;“朋克养生”也好,“古法养生”也罢,它们都是年轻人积极能动地在压力中寻求解放、在焦虑中探索出路的生命张力的体现

  或许有一天,当大家都能够发自内心地、喜悦地养生,而非出于压力与健康、焦虑和自律的拉扯之时——“朋克养生”“赶潮养生”这些百变的养生名目,才真正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,而“养生”的真义,才渐渐浮出水面。

  ③本文中的画像分类参考人本洞察实验室Human Insight Lab《中国健康养生白皮书年轻版》

  【2】杨晶晶.《中国青年报》在青年网络舆论中的引导力——以“朋克养生”为例[J].传媒论坛,2022,5(09):8-11.论文中的相关数据

  [3]张睿,杨力超.健康焦虑的建构与反思——消费主义嵌入下青年人的日常养生实践[J].中国青年研究,2020,(10):87-93.